【从总理记者会看2015年经济政策】
2015年的全国“两会”季于3月15日收官。按惯例,国务院总理的新闻发布会成为媒体追逐的亮点,这既是对国务院总理施政战略和应对媒体的一次年度考试,也是观察中国经济政策走向的一扇重要观察窗。从李克强总理的新闻发布会内容看,有如下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中国政府将力撑宏观经济走势。李克强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调整为预期增长7左右,看起来增速是调低了,实际上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大了,已经超过了十万亿美元。如果按7增长,每年就要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在新常态下,我们会保持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由此可见,今年的宏观政策走向并不是僵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基调,而会根据经济走势来相机抉择。对中国政府来说,最希望的是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两个均衡目标。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相关部门将会首先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如果定向效果不佳,将会出台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来保证经济增速。可以理解为,对于经济增速下滑,中央政府将会有政策保底。第二,中国将会付出代价来进行改革。对于壮士断腕式的改革,李克强表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削权要触动利益,它不是剪指甲,而是割腕。壮士断腕确实很疼,但即使忍痛也得下刀。今年政府重点抓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法外施权。国家部门授权地方政府审批事项有1200多项,今年要砍掉200多项,不能像开车一样,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二是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今年在省一级公布,明年推向市县一级,晾晒清单。三是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包括扩大综合执法试点,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食品安全方面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实行有效监管。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简政放权、推动市场化改革方面将会持续发力。中国政府已经明白市场自发力量对维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在放宽市场准入、为企业注册和经营提供便利等方面,试图做到清障和搭台的工作。具体而言,将会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创业
f空间、提供引导资金、减税降费等方面,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条件。第三,中国将会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于以雾霾为核心的空气污染问题,李克强表示,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