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建国纲领》1924年材料三1934年,毛泽东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f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和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设想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10分
2材料三中毛泽东注意“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些措施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4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第1问“不同”注意从土地问题解答,“发展”实际上就是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不同;第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与本题主题的关联性。【答案】1不同:洪秀全主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2措施: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开展土地革命。作用:农民改善了生活,踊跃参军参战,保卫红色政权。3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