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32℃下的物性数据:密度ρi994kgm3
定压比热容cpi4187kJkg℃
导热系数λi0626Wm℃
粘度
μi0000727Pas
f第三部分工艺流程图
f第四部分计算总传热系数
41热负荷的计算
以煤油为计算标准算它所需要被提走的热量:
823910
QqcΔt23910x222x(13040)7034x106KJh19538KW
33024
42平均传热温度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逆流时:
煤油:130℃→40℃,
自来水:40℃←30℃,
90
从而,Δtm
10
l

9010
4625

此时,
P符4030130030140030,R13040900,由公式易算得ψ08408
合要求。
43估K值
估算传热系数为450Wm2℃
44由K值估算传热面积
取传热系数为450Wm2℃,则由公式可得传热面积为
f9388m21953810A3p
4504625
45冷却水用量
忽略热损失,由公式易得,冷却水用量为:
Q4681kgs168516kgh。
f第五部分换热器工艺结构尺寸
已知两流体允许压降均不大于35KPa,与煤油相比,水的对
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由于循环冷却水易结垢,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考虑到散热降温方面的因素,应该让循环自来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51管径,管长,管数

s
468199572
1248125根
078500212
A
按单管程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Lpπdo
s
3
14
93880025
125958m。
列管式换热器内的适宜流速范围
则初步选择φ25×25mm的碳钢管,管内径di2525x220mm,管内流速取ui12ms。
若按照单管程设计,则管长过长,不宜使用,故采用多管程设计。
取传热管长为5m,则换热器管程数应为Np2,传热管总数为Nt125×2250根。
52管子的排列方法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最常用的如下图(a)(b)(c)(d)所示,包括正三角形排列(排列角为300)、同心圆排列、正方形排列(排列角为900)、转角正方形排列(排列角为450)。当
f管程为多
f程时,则需采取组合排列,如下右图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换热管中心距查表如下(mm):
则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束为
11NT112501739≈18
53壳体内径的计算
采用多管程设计,取管板利用率为η07,则壳体内径为
N
T
250
D105tT105×32×2506349mm
η
07
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700m。m
54折流板
折流板间距多为100mm,150mm,200mm,300mm,450mm,600mm,800mm,1000mm。
f折流板厚度与壳体直径和折流板间距有关,如下表(mm):
支承板厚度一般不应小于上表数据,支承板不允许的最大间距参考下表:
经选择,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