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为本课的难点。四、教法、学法: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其次,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又使用了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另外,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时,又采用了课堂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教师由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最后得到合理的结论。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的目标。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图片:树上的禅和沙漠中的骆驼
f问:小小的蝉怎么能用细细的口器插入厚厚的树皮呢?笨重的骆驼怎么能背着沉重的货物行走松软的沙漠中?这其中有什么样的科学道理?这个问题是一个显而易见且很有趣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要想知道问题答案却很困难,所以这种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学习中。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二)手脑并用,探索新知2、压力的教学: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让学生找出其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从而得出压力的定义: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又从研究一个力的基本方法出手,分别找出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特点。最后又通过比较得出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三)操作演练,形成技能3、压强的教学: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①建立问题: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实验1:将两手用力的挤压你的两腮,感受腮所受到的压力。实验2:分别用两个指头抵住铅笔尖和笔尾,感受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