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以供交流。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科学分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合理分工小组成员应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比如:领导者、激励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比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再如,学生常常以“我”而不是“我们”进行表达,这实际上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有关,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小学的教学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会学习,在学习中会合作,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二、把握时机,有效合作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时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面临较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方法多样化。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1、合作学习重难点。在教学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