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是“服务性管理”,行动却成了“强制性管理”,经销商由于取得强大的品牌代理实在不易,因此敢怒不敢言,提高服务水准应是蒙牛今后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4、营销职业化建设问题。蒙牛液态奶的营销队伍素质比较优秀,但冰淇淋和奶粉整体素质较弱,而且“人情化”现象比较严重,干司机的能当大区经理,上台领奖的是哪些根本不知道市场是如何作出来的、依“人情化”意志经常克扣“军饷”的领导,迫使很多杰出的人才的创新欲望与价值难以肯定,适应新时代、提升营销职业化建设道路方面,蒙牛将是任重而道远。5、穿新鞋,走新路。就竞争而是,蒙牛是补缺者也好,跟进者也好,目标是一致的,补缺是为了完善与发展,跟进是为了超越,脱下伊利的旧鞋子,穿上蒙牛的新鞋子,相同的是人,不同的是时代,因此,蒙牛必须从“伊利”的思想中走出来,如果仍沿袭旧有的思路,“最终将跌到在曾一度引以为骄傲的优势上”,穿了新鞋,就要走新路,千万不要穿新鞋,走旧路,更不能穿旧鞋,走旧路。213蒙牛机会(Opportu
ities)1、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消费者信任感增强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一次机会,蒙牛乳业借此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以此为契机,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度。前段时间,“额外”召回承受几十亿损失的蒙牛,成为液体奶市场恢复最快的品牌,在责任与安全的天平上,蒙牛添上了“诚信”这个最重的砝码。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新将蒙牛列入了家庭采购的必需品名单。蒙牛主动背负巨额损失的诚信举措,赢得了众多消费者信任,直接促成了其销量的增长。2、政府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乳业一直很重视,1997年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2007年《国
f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奶业发展目标,加大了奶业扶持力度。潜在需求巨大:中国人多年养成的喝奶习惯不会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变,“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外品牌价位高仍然是多数人难以逾越的槛,内地品牌机会依然存在。中国消费者市场巨大,城镇化可提升居民乳品消费水平。214蒙牛威胁(Threats)1、外资恶意收购由于信贷紧缩,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将45的股份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蒙牛股价严重缩水,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蒙牛可能面临着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购买这些被抵押的股权,其控制权的归属受到严重威胁。2、潜在竞争者和伊利以及和其他乳业的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