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红墩界九年制学校李志红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
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下的调查测试十分重视考查学生阅读与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在一次次作业或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因为“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和失分比比皆是:诸如计算题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抄错,甚至中途“变性”的等等错误,几乎可以在你随手翻开的任何一本作业本的任何一张练习纸上随处可见。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审题有误。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的同样的一个困惑:许多学生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确实,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这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哪几种形式或者类型?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效?这些个问题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1、农村学生学习能力薄弱:最直接的反映是缺乏审题的习惯,看错题、抄错题、计算错
f等现象频发,家庭作业正确率低,理解题意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2、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教师往往单一追求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