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部位和程度。(5)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度、
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c)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1)事故发生前的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2)使用的材料在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施与分析。(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6)出事前受害人或者肇事者的健康状况。(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553证人材料搜集a)现场摄影(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2)可能被消除或残骸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痕迹、火灾引起的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3)事故现场全貌。(4)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b)制作事故图报告中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须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
5
f害者位置图等。554事故分析要点
事故原因的确定是在事故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5541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a不安全行为包括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分散注意力。(11)未用个人防护用品。(12)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b不安全状态包括(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现场环境不良。c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结构、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性错误。(5)没有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6
f(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预防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