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现代派诗人,以一首《雨巷》赢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一、朗读,体会情感。点拨参考:总体节奏:舒缓悠扬。1、第一节“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2、第二节、第三节“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3、第四节、第五节“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二、默读,整体感知。1、这首诗写得美不美?是一种怎样的美?明确:美,是一种凄凉的美、哀伤的美、朦胧的美。2、这首诗的意境怎样?明确:朦胧、含蓄、空蒙。3、诗中都有哪些意象?明确: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沾染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中的意象有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第二课时三、品味语言、鉴赏姑娘形象。1、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姑娘?从诗中找出一句来概括。明确:“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2、为什么说“结”着愁怨?“结”字有何意蕴?明确:“结”字是用来写“丁香”的。古典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结雨中愁”“结愁干绪”,“结”字写出丁香花的特点。丁香花,纤小柔弱,清香幽雅。花片单薄,花蕾丛生如结,不绽放,象征情结或心结。“结”,有凝固、阴郁的特质,写出了姑娘忧郁的气质,从骨子里散发出淡淡的哀愁,弥漫周身。3、从诗中找出姑娘的动作、神态描写。明确:①动作:“彷徨”“彳亍”。这两个词写出姑娘的迷茫、困惑、无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