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政治与知识之间
作者:崔波康建强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10期
康:您的《在政治与知识之间以晚清翻译出版为中心》是一部将翻译学与政治学进行交叉、极富新意的研究著作。我注意到全书主要是围绕这样一种思路进行研究和写作的:传统知识的政治化、权力化由政治、社会危机引发传统知识政治化、权力化格局的动摇新型知识的扩充及对传统知识地位的取代新型知识走向政治化与权力化。在传统知识让位于新型知识的过程中,充满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您在书中分析了面对政治及社会危机传统知识也努力进行调整,试图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架构来容纳新型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既持守传统知识的权力地位,又汲取新型知识切于世用的优势这样一个目的,但历史发展的进程却绝非如此。您在书中还引用了汤因比关于两种文化相冲突的理论来说明这种一厢情愿的调整所必然面对的困境。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传统知识退出历史政治舞台的利与弊的新型知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在社会中的权力,那么在这种更替中,新型知识是否与传统知识有部分的重合或者是达成某些共识呢崔: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首先,中国近代传统知识的转变面I临着三大难局:古今之争、新旧之争和中西之争,而这三大争论主要由两种原因导致。首先分析内因。知识的政治化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知识体系的分裂即政治与社会的分裂,依靠政治权力对知识的接纳,便成为了知识权力化的外在形式。秦始皇统一天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的建成,但此时政治形态仍未成形。只有到了西汉时期,儒学被提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后,合法化的知识体系的重建方宣告完成,知识权力与国家权力或统治权力才融为一体,中国传统政治形态得以稳定下来。在国家权力对知识权力的接纳中,确立了知识政治化的传统。在这一传统中,知识成为治国所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且知识的承载者士绅也成为治国所依赖的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诚如社会学家艾森斯塔得所说:政治权威需要一种最基本的合法性与支持,而这主要是来自知识分子……无论是在象征性的,还是在结构的层次上,知识分子与掌权者之问的持续不断的紧张和矛盾关系,总是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当参与一种社会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时,知识分子的参与和政治权势者的参与各自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规模和相对自主性。而这种紧张矛盾的关系又是根植于其持续不断的相互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