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到行为或实践层面。当前大学生普遍对自我了解不足,专业与兴趣的矛盾明显。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在未来就业方面还存在盲目性,对将来的就业定位还不清晰,还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在将来毕业时就业的竞争压力,更没有一个合理、清晰的规划,没有建立明确的职业观,也不能转化为自身的意识,没有把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涯的一门重要课程来对待。另外,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盲目,价值取向偏差。相当一部
f分大学生以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或唯一标准,很少有大学生把自我价值实现、经营自身事业当做职业发展的目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为找工作而准备的。他们在进入大学前,都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认为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精神殿堂,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三、应对措施1高等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且是学校的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无疑是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尤其是指导他们实现向职场的顺利过渡。[4]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学校应加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入。2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涉及个体职业理想包括职业信念和职业目标等、自我认知包括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等、职业认知包括行业动态和职业变迁等,还涉及课堂教学、测评技术、职业咨询、素质拓展等专业化要求。[5]从目前的
f人员配备来看,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政工干部和心理咨询老师,这些教学者和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专业化师资,已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对原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并取得相应资格二是引进专门人才,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专业课教师也应协助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3积极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校园,协助大学生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