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已知:如图所示,ABC中,C90,ACBC,ADDB,AECF。
求证:DE=DFA
E
D
CF
B
第2页共91页
f广州市民间补习天皇李老师
初二年级春季数学竞赛讲义
【巩固】如图所示,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并且使AE=BD,连
结CE、DE。E
求证:EC=ED
【例2】已知:如图所示,AB=CD,AD=BC,AE=CF。求证:∠E=∠F
A
B
C
D
E
A
D
B
C
F
【专题二】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
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例3】如图所示,设BP、CQ是ABC的内角平分线,AH、AK分别为A到BP、CQ的垂线。
求证:KH∥BCA
Q
P
K
H
B
C
第3页共91页
f广州市民间补习天皇李老师
初二年级春季数学竞赛讲义
【例4】已知:如图所示,AB=AC,∠A90,AEBF,BDDC。
求证:FD⊥ED
A
EF
B
D
C
【专题三】证明线段和的问题(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截长法)【例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AB上一个动点,若∠B=60°,AB=BC,
且∠DEC=60°;求证:BC=AD+AE
A
D
E
B
C
【巩固】已知:如图,在ABC中,B60,∠BAC、∠BCA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求证:AC=AE+CD
B
EOD
AC
第4页共91页
f广州市民间补习天皇李老师
初二年级春季数学竞赛讲义
(二)延长一较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则两较短线段成为一条线段,证明该线段
等于较长线段。(补短法)
【例6】已知:如图7所示,正方形ABCD中,F在DC上,E在BC上,EAF45。
求证:EF=BE+DF
A
D
F
BE
C
【专题四】证明几何不等式:
【例7】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ABAC。求证:BDDC
A
B
D
C
【拓展】ABC中,BAC90,ADBC于D,求证:AD1ABACBC
4
A
B
D
C
第5页共91页
f广州市民间补习天皇李老师
初二年级春季数学竞赛讲义
第二讲:平行四边形(一)
【知识梳理】1、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决定了它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2)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3)平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