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或者刚出壳的雏鸡要适时的开食和饮水,先饮水再开食,适量的饮水可以影响到雏鸡的新陈代谢、体温调节、消化功能等。在饮水时可在其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雏鸡开饮后即可开食,可以饲喂雏鸡大小约为2mm的颗粒料,预先用开水烫软,让雏鸡自由采食,一般每天喂3~5次。
育成期是指7~18周龄的蛋鸡,这一阶段蛋鸡的各项器官和功能的发育正不断的完善,羽毛也逐渐的丰满,体温调节能力较强,消化系统也发育完全,采食量逐渐的增加,体重的增长也较为稳定,性器官的发育开始加快,抗病能力较强。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维持整个蛋鸡群体的均匀度,使至少80的蛋鸡的体重保持在标准±10范围内。因此这一阶段要对蛋鸡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蛋鸡在此阶段主要增长的是肌肉,脂肪的沉积也在不断的增加,对日粮中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逐渐的减少,因此在配合饲料时可以多加一些粗饲料,可通过合理的限饲加上科学的光照管理来控制蛋鸡的体重,以避免蛋鸡出现过肥或者过瘦的现象。在整个育成期要定期的给蛋鸡称重,以了解蛋鸡的体重情况,便于控制鸡群的均匀度,一般每周称重1次,将称得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对比,从而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饲喂量。虽然育成期的蛋鸡较育雏期蛋鸡的抗病能力强,对饲养环境的要求也相对的较低,但是同样要加强环境的管理,尤其是温度,当鸡群转入育成舍后,要逐渐的降低舍温,以免鸡群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
产蛋期是指19周龄以后的蛋鸡,按照产蛋量的多少又可将这一时期细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通常在产蛋前期就应该逐渐的增加饲料中钙、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然后到了产蛋后期再逐渐的减少。在产蛋高峰期,蛋鸡的产蛋率高,对营养的需要量增加,此时应给予蛋鸡充足的营养,同时提供适宜的光照刺激。到了产蛋后期,产蛋率开始下降,则要控制饲喂量,以免蛋鸡体重过肥,控制蛋鸡体重的增长,以保持蛋鸡良好的生产性能。
4加强疾病预防工作
蛋鸡的养殖经济效益除了与品种、饲料营养、饲养管理以及环境的控制都有着重要的关系,还与这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关系密切,如果鸡场的生物安全做的不到位,极易引起鸡场发生重大疫病,而导致蛋鸡大面积的死亡,从而给蛋鸡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蛋鸡养殖需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加强疾病的预防。加强养殖场的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合理的对鸡粪以及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再根据免疫程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