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影像特点研究
作者:张晨阳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9期
【摘要】目的: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影像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经证实的2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本组29例患者共累及区域有36个,颈内静脉链上组(Ⅱ区)、颈内静脉链中组(Ⅲ区)和颈后三角区(Ⅴ区)是三大好发区,CT强扫能够对颈部淋巴结不同的病理改变进行相对全面的反映。结论:CT平扫和强扫能够对颈部淋巴结的分布特征和存在状态进行明确,对病理改变进行相对准确的反映,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结核;CT影像;特点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呈现了回升态势,结核杆菌入侵人体后往往会以非典型肺结核形式出现,而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病率日渐提高,并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人开始成为主要发病人群。目前,颈部淋巴结结核已经成为临床一大常见结核病,患者通常以出现肿块就诊,个别患者由于症状较轻,再加上颈部淋巴结结核属于常见肺外结核病,由于发病部位较浅,因此在临床诊治上基本上不进行CT扫描,这也为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制约。本文对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经证实的2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调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都是经过临床证实的,其中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范围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岁。本组29例患者都在颈部一侧或两侧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肿块,有6例患者伴有发热症状。本组29例患者都在发现肿块的一年之内到院就诊,平均为三个月。12研究方法对本组29例患者进行肺部CT平扫和强扫,管电压控制为120KV;管电流控制为150mAs;层厚3mm,层间距3mm。淋巴肿大的诊断标准为淋巴结最短直径为10mm。一旦发生淋巴结融合时,就要在进行淋巴结环形边缘强化的基础上,对淋巴结的具体数量和大小进行精准计算。13淋巴结区域划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采用国际通用7分区法进行区域划分,Ⅰ区:颏下及颌下;Ⅱ区:颈内静脉链上组;Ⅲ区:颈内静脉链中组;Ⅳ区:颈内静脉链下组;Ⅴ区:颈后三角区;Ⅵ区:中央区域;Ⅶ区:上纵隔区域。2结果
21数量和大小本组29例患者中,单个孤立性淋巴结结核患者有3例,其余26例基本上为多发性结核或疑似结核,肿块都呈圆形或椭圆形。出现病理改变的淋巴结最大直径范围为1045mm。22分布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