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荆轲刺秦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过程与方法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人物形象。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教学难点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教学准备1.搜集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信息。2.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3.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学生准备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2.尝试概述故事情节。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读准字音,疏通文句,把握文意。2.品赏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
1
f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二、《战国策》简介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三、背景简介多媒体展示,教师简述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