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的宽容与鼓励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耐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不可挑战的“权威”,学生的意见得到认可并执行,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权利和机会,为有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遇,促进了创造性行为的发生。
附:主观题范例1、不会听课:我有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请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该学生为什么有这个坏习惯?如何应对?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的培养包括⑴创造性培养的基本原则:协同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兴趣性原则。⑵创造性培养的内容及方法。①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意识可以通过创造性教育来进行。开展创造性教育,即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特别是要竭力营造出创造性的学校心里气氛和
8
f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竞争。②创造人格的培养。创造人格的训练,即在于培养让个体形成有利于创造的各种人格品质,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如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④创造方法的培养。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常用的创造方法有检查提问法、类比模拟法、分析借鉴法、移植发明法、聚焦发明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头脑风暴法、集中发明法等。例如,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指导学生就一个问题(六一)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