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3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4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2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五、材料分析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讲《两条小溪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温柔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出色。请从所学教育理论角度,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4
f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2A【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3A【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属于道德感范畴。4C【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形成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5C【解析】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6A【解析】我国此次实施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7D【解析】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8B【解析】铃声单独呈现时,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之后,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此时铃声为条件刺激。9B【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0C【解析】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并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5
f11C【解析】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2A【解析】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刺激不作出条件反应,这是刺激分化现象。13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14D【解析】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称之为感觉的补偿。15A【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二、名词解释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