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4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4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4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48、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9、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f50、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142种。
51、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52、燃烧爆炸性危险物质可为7类:爆炸性物质、气体燃烧性物质、液体、固体、自燃、遇水易燃、氧化性物质.
53、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组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管理、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4、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为4级。
5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
56、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57、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抢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恢复现场、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58、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59、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60、准备阶段: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
61、响应阶段: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外部求援。
62、恢复阶段:事故发生后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63、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动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组成。
64、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
65、动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组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66、法制基础:法律(紧急状态法)、规章(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
67、保障系统: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f68、事故应急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