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最早是由Bateso
等于1906在香豌豆的两对性状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
的。
●Bateso
等的香豌豆实验
实验一:
P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F2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6952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391051303513035
4345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
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实验二:
P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PPll↓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F2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fP_L_
P_ll
ppL_
实际个体数226
95
97
1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2358
785
785
262
这二个试验的结果都不能用独立分配规律来解释。
ppll419
419
●连锁遗传的定义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状性F2中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
为连锁遗传。(图41)
●相引相coupli
gphase和相斥相repulsio
phase○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
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
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
F2虽然也表现4种表型,但不符合9:3:3:1比例,亲本组合的偏多重新组合的偏少。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例果蝇杂交实验:首先获得纯种作亲本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BBvv
bbVV
↓
♂灰长×黑翅
fBbVvbbvv↓侧交
灰残:黑长1:1♀灰长×黑长
↓侧交灰残黑长黑残灰长4154158585问题1为什么侧交后代比例是如此?2为何F1作♂或♀侧交后代不一样?上述的实验结果表明: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2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即为连锁遗传。连锁位于同一Chr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
交换由于同源Chr相互之间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Chr上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原核生物中多称为重组)
第二节连锁遗传的解释内容:
一、性状分解单独分析二、测交计算配子的百分数
一、性状分解单独分析对以上的试验,按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进行比例计算,看是否受分离规
律支配。
第一个试验:
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352211731≈31
f长花粉圆4831393133839052241728≈31
第二个试验
紫花红花2269797132198≈31长花粉圆花粉2269795132396≈31
说明两个单位性状的综合分离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但每个单位性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