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因素的不同控制层次采取相应措施。4职业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危害不仅包括作业环境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还包括心理方面的因素。心理因素可来自家庭、社会和作业环境,其中不良作业环境和条件是造成心理紧张的主要原因。与作业环境有关的不良心理因素包括工作超负荷、工作量不足、作业管理不善、职业得不到保障、付出与报酬不平衡、工作单调、轮班制工作以及工作环境周围的人际关系等。心理与精神方面的不良因素虽然不能引起概念明确的职业病,但由此引起的“紧张有关疾病”却可造成劳动者相应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不良反应,以致作业能力下降,甚至诱发高血压、溃疡病、失眠、工伤等。因此,完善的
f职业健康教育应将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列为重要内容,把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身心锻炼,以及生物反馈综合起来,作为促进职工健康的重要措施,提高人群对付紧张的能力。5一般健康教育劳动者的生活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习惯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饭前便后洗手不单可阻止细菌“病从口人”,对从事许多尘毒作业的工人来说,也是减少发病的重要环节。从事粉尘和刺激性气体作业工人的小气道损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严重得多橡胶厂工人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大55倍。这些调查与统计,充分证明对职业人群加强戒烟教育的重要性。过量饮酒不仅容易导致缺勤、劳动生产力下降、工伤及其他意外事故,还可促进接触亲脂性毒物的工人较早发生中毒性肝病和肝癌,加重这些工人的肝脏损害。因此,戒酒教育是这些工人职业性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合理营养,正确的卫生习惯,公共安全及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等教育,有利于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都应列入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女职工还应开展妇女健康教育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