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分饥寒保平安。”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饱食终日而又缺乏运动,则会造成能量过剩,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第一死因,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八分饱才有利于健康。值得强调的是,天天晚餐丰盛,天天吃团圆饭也是大忌。长此会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中国人的牛奶食用量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3,许多人不食用牛奶是因为他们觉得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事实并不是这样。研究发现,牛奶中所含的胆固醇并不高,而牛奶中所含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抑制胆固醇的作用。医学研究还证实,喝牛奶还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和治疗高血压。但是,喜欢喝牛奶的人也有误区,他们习惯于空腹喝牛奶。这样做有很多弊端:空腹喝牛奶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空腹喝酸牛奶会因胃内的酸度太强,乳酸菌在胃液里很难存活,降低了酸牛奶的保健作用。长期吃高脂肪类食物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但是,一点不吃肉也是不利于健康的。动物脂肪中含有一种能延长寿命的物质,叫做alpha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但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可预防素,如维生素A、B2、B6、B1、E,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脑磷脂和卵磷脂,也必须通过摄人脂肪来获取。如果儿童长期吃低脂肪的饮食,会影响大脑和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用老母鸡补身体最好,是民间长期流行的说法,事实却是:多年的老母鸡含有过分的鸡油,其肌肉弹力纤维减少,结缔组织老化,鸡肉粗韧,久煮难烂,不易胃肠消化吸收。饲养一年的鸡,无论煮、炖皆宜,容易煮烂变酥,肉质鲜嫩可口。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敌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保护视力、消除炎症颇有益处。但食鱼并非多多益善。鱼的脂肪酸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长期过量食鱼,可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皮下紫癜、脑溢血等。爱斯基摩人以食鱼为主,有人发现,尽管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症,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的重要死亡原因。醋能增进食欲,开胃健脾,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并能促进胃肠对维生素C的吸收。在降血压、预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于是有人认为吃醋有很多好处而过量食醋,有人甚至干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过量,会灼伤食道、腐蚀粘膜、损伤脾胃,还会软化骨质,加重骨质疏松,导致骨折。一些广告中说口香糖能健齿,所以许多人吃了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