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介质条件等。对任何废水的混凝处理都存在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药量的问题应通过试验确定。
2混凝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取原水时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
原水浓度上的差别。
2混凝包括混合与凝聚混合过程即混凝剂刚加入
水中的混合过程要求快速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而导致混凝效果悬殊。之后则要不
f断减慢速度使脱稳胶体粒子相互凝聚。混合过程大约要在
12分钟内完成而凝聚过程则大约需要2030分钟沉淀
过程则大约需要1个小时。试验室烧杯试验可适当缩短试验时间。
3混凝过程要保持搅拌仪不被人为扰动防止对混凝
结果产生影响。
篇三水处理实验混凝
水处理实验设计污水的混凝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絮凝理论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进一步
掌握絮凝剂的特性针对污染水体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实验观察絮凝沉淀过程并探讨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最佳添
加量。二、实验要求
1、要求认识几种絮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2、观察水处理过程中的絮凝现象从而加深对絮凝理
论的理解。3、认识絮凝理论对污染水处理的重要意义。三、实验原理
所谓絮凝剂或者混凝剂是指凡是能使水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者悬浮物颗粒产生絮状沉淀的水处理剂。天然水或工业污水水中除了含有泥砂、颗粒很细的尘土、腐殖质、淀粉、纤维素、细菌、藻类等微生物。这些杂质与水形成溶胶状态的胶体微粒由于布朗运动和静电排斥力而呈现沉降稳定性
f和聚合稳定性通常不能利用重力自然沉降的方法除去必须加入絮凝剂以破坏溶胶的稳定性使细小的胶体微粒凝聚再絮凝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
絮凝机理一般有三种
1电解质对双电层的作用图1
水中的悬浮物或固体微粒通常呈胶体状态分布它们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可吸附液体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电位差。加入电解质使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的双电层有效厚度减少使范德华引力占优势而达到彼此吸引
最后达到凝聚。
2吸附架桥作用机理图2
当加入少量高分子电解质时由于胶粒对高分子物质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高分子长链一端吸附在一个胶粒表面上另一端又被其他胶粒吸附形成一个高分子链状物。高分子长链像各胶粒间的桥梁将胶粒联结在一起形成絮凝体最终沉降。
3沉淀物卷扫作用机理图3
当水中加入较多的铝盐或铁盐等药剂后在水中形成高聚合度的氢氧化物可以吸附卷带水中胶粒而沉淀。
图1固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图2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
f物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