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的能动过程,教和学密不可分,但在教学中通常表现为教多学少。其根本,便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的主要步骤上下功夫,不断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学生只有喜欢教师,才会积极配合老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与学生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的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裁判员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三、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各自力所能及的任务,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四、拿起鼓励和表扬的武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创设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中,教师出示题:谁知道这个梨的体积?有学生说把它放在有水的杯子中,上升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这时,我就说:“你们真聪明”!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