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验与做法;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督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23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学校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3事件分级标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确认,教育系统参照执行。
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具体指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f4信息报送与信息发布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41信息报送原则
411迅速:学校应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不得延报。
41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413直报:发生Ⅰ级(特大)事件,可直接报教育部。
414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
42信息报告
4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4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及程序
(1)初次报告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县)卫生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及时与同级卫生部门核实,在2小时内逐级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