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作者:杨静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09期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小学阶段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从多种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抓起,扎实有效的进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建设和谐社会、合格公民基本素质的大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如果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及早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激励功能
怎样在活动中发挥激励作用,在激励的刺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到底。
(一)开展规范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班级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规范的作用。如果光靠死记硬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条条款款,自然是有口无心,无法落到实处。我利用班会课,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各种活动,具体化,形象化。如:拍手《三字经》、相声《争创文明城,争做文明人》、快板《24字核心价值观》、手语《文明之歌》、歌唱《小学生守则》、脱口秀《文明之花遍地开》……每次活动,都有评分细则,优胜者获奖。通过自编自演将生硬的道德说教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喜闻乐见。这样利于学生理解,内化,产生共鸣。将要我怎样做,变成了我要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二)开展美化教室活动,发挥育人功能
教室作为校园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不但可以给人春风拂面的新感觉,还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学双边的积极性。因此,充分重视教室美化的新功能,会达到相得益彰的教育。教室门口的班牌:“静能生智,博能生辉”,到教室看到黑板上方张贴班训“乐学乐创,绽放光彩”,激励学生以此为目标,创建良好班风。教室后墙上设立,“春桃风采”的展示板块,张贴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奖状。前呼后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其次,教室一侧“桃李精神、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