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五问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
作者:杨晶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08期
如果能够尽快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鼓励试点地区创新性地先行先试,深入研究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本轮改革的积极意义有望在日后逐步显现《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历时三年磨砺,终于在2017年5月出台,呈现出理念之争、利益博弈的阶段性结果。本轮改革的目标是什么采取目标导向还是问题导向,这是改革方案在制定过程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有人质疑,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不能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要回归改革的初衷。《意见》提到“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化方向”。这表明,本轮改革中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是有机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笔者认为,改革从根本上说是利益调整的过程,从现有的利益平衡状态调整到另一种更好的利益平衡状态。这个“更好”必须是对全局而言,而不是只对某些局部;既要涵盖当下,也要兼顾长远。因此,上述意义上的“更好”无疑是改革的目标。“更好”一定是相对当前而言的,所以又是问题导向的。因此,《意见》在总体思路中明确要“针对石油天然气体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改革,对存在问题的油气勘查开采、进出口管理、管网运营、生产加工、产品定价和国有油气企业等产业环节深化改革,“促进油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幅增加探明资源储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安全、高效、创新、绿色,保障安全、保证供应、保护资源、保持市场稳定”。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多目标函数,多目标的权衡取舍以及现实条件的约束,正是改革的难度所在。本轮改革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作为顶层设计,充分说明能源安全仍是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保障油气供应安全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种价值选择不是中国“独树一帜”的做法,历史上的美国和日本都曾将石油安全作为首要考量。但是,时过境迁,当前的世界能源形势和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非常规技术革命、LNG技术进步使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可能长期处于总量供大于求、供给弹性大、价格低位运行的状态;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促使各国能源体系开始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和储能等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及共享经济、能源互联网等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也将为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继续快速增长增添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