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相互交融着的情和景,若是有着不一样的情,那么作者笔下的景自然也是不同的。同样是写春天,杜甫在《春望》中的描写就与《绝句迟日江山丽》大相径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战火中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结,还有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情感。
《春望》与《绝句迟日江山丽》相比,同样是“城春”,前者是死气沉沉的“草木深”,后者是生机勃勃的“春风花草香”;同样是鸟,前者是伤感的“鸟惊心”,后者是闲适的“飞燕子”、“睡鸳鸯”。春天,因为时局动荡,烽火连绵,在诗人眼中如此荒凉伤感,经年以后,又因为生活的渐渐安定,在诗人的眼中又变得明丽可爱起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只是因为心动了。同样的,这样的改变,并不是景真的发生了变化,而是诗人的情变了。这就是古诗的艺术魅力所在,世人眼中之天天所见,被诗人寓于情后,注于笔下,又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令人止不住深思了。
古诗之美多在于其意境之美。意,即情;境,即美。作者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才能塑造出耐人寻味的艺术佳作,使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和情感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而借景抒情诗更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通过对这几首借景抒情诗的仔细研读,让我更加不得不感慨吾之愚之钝,也不得不感叹古诗文之美之妙了。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f。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