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调礼乐和促使人向善。
3.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
学派代表人物时代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春秋
1世界观: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2哲学观: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
f法家墨家
庄子韩非墨子
国寡民”战国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战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战国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
2019年
4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加试】c1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2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3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1.百家主张的时代性、阶级性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2.先秦儒家思想树立家国情怀的内涵价值1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2强调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3提倡人伦价值。孔子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务和权利。
f4注重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君君、臣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