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巨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基础。(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4)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及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早期的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与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分为可知论、不可知论和怀疑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怀疑论者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不做出正面回答,采取回避的态度,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3、物质概念,意识的起源、本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1)物质概念: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