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路径文明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其构建路径由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的内容所决定。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摒弃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但是,资产阶级却“把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以及这个阶级统治的条件描绘为文明的统治,描绘为物质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必要条件。”通过这点,“统治阶级把自己与整个社会等同起来了。所以文明时代越是向前进展,它就越是不得不给它所必然产生的种种坏事披上爱的外衣,不得不粉饰它们,或者否认它们一句话,即实行流俗的伪善”。而“每当资产阶级秩序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反对主人的时候,这种秩序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的凶残面目。那时,这种文明和正义就是赤裸裸的野蛮和无法无天的报复。”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在人人平等、尊重每个人自由发展权利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它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下大力气进行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现代国家、社会、公民,重构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与道义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的是一种有别于西方文明的新文明,其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培育新型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在个人层面上表现为培育有高度素养的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文明这一新文明中不仅有中华古代文明的历史传承,还要注重引入民主自由法治等这些现代社会的新特质。这些新特质既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实践的共识和价值诉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趋势和必然要求,更是凝聚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思想道义基础和精神纽带。因此,要将文明的实现路径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伟大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