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源库11个。学校校园网达到千兆,共有3500个接入点。学校风雨操场和体育场馆面积共计438837平方米,各类设施功能齐全,性能优良;学校各类教室齐备,数量充足,设备先进。学校拥有数字语言实验室、模拟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60间,语音播放室134间、各类多媒体教室117间。学校1964年开设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本科专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校按照国际化办学理念,稳步拓展本科专业,优化办学结构,提升办学层次。截至2011年,拥有中外本科专业23个,涉及文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实际招生);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
f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硕士学位授权一、二级学科(实际招生);获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法语口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已形成从非学历教育到博士生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学校下设各类教学单位15个。学校设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以及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语言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和出版机构。学校主办《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均为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广泛。、、作为一所国际型大学,学校已同世界50个国家的286所大学或教育机构签订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80余人担任名誉教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