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法》比较
《共同纲领》历史条件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
f决战高考
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经济建设方针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基础,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合理调整工商业,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恢复发展经济
②三项重要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背景:新中国成立;经济建设建立:第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完善:二届人大和三届人大意义:奠定了各项政治建设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经济基础不同人大:社会主义公有制三权:资本主义私有制行使权力主体不同人大:全国人民三权:资产阶级活动原则不同人大:民主集中制三权:分权制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背景:新中国成立;经济建设建立:第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完善:二届人大和三届人大意义:奠定了各项政治建设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背景:民主革命时期的合作进程:1949,1954,195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特点:前提;目标;执政;平等意义:开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区别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西方两党制、多党制
角色
中共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党
执政党在野党(不确定)
f决战高考
政党关系
中共领导、各民主党派接受领导,团结合作
相互竞争相互攻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多民族国家,国情内容:平等、团结、区域自治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过程:建设初具规模地位: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全面发展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曲折发展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原因:“左”倾错误表现:一元化权力机关影响: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教训:认清国情,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①平反冤假错案②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地位;干部任职;两部法;农村村民自治核心内容;意义③法制建设颁布1982年宪法相继出台《选举法》等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