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的哲理是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7.“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8.质量互变的关系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19.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与居民区隔开②有专门官员管理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①②③8.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8.唐C.宋D.清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2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建立初期2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l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l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8.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fA.抗日战争的胜利8.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6.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