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王炳君的“土豆人生”
众所周知,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国际马铃薯年,并确定马铃薯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第四种世界人口膳食主粮。
这则消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一条新闻,但在天津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王炳君的心里,却掀起汹涌波澜,她吃不香睡不着,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迫使这位年逾古稀的老科学家四处奔走,显然不达目的不罢休……
兴趣、热情——确定人生选择
36年前,王炳君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时学校考虑到她是军人的后代、家中的独生女,顺理成章地准备把她分到科研单位,没想到那位老革命的父亲坚决不同意,他严肃地对女儿说:“下到基层去锻炼,要是真有本事就一步一步向上走,没本事留在农村也不冤枉。”“我不是怕艰苦,我……”“没什么可解释的,照我说的做。”父亲不容她多讲,她也意识到讲什么也没用,指挥过千军万马的父亲向来说一不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王炳君硬是没让它流出来,倔犟
f的她在心里想:“去就去,没什么了不起。”是天意还是人愿王炳君怎么也没想到按照父亲的旨意,带着自己的毕业证和大学开出的介绍信,在天津农村的四区五县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一个接收单位。人家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研究条件,要一个大学生干什么,接收了不是浪费人才吗父亲没辙了,同意她按学校的分配方案报到。于是,她的人生就这样悄然转了一个弯,成了天津市农林局技术处的工作人员。“马铃薯退化是病毒问题还是遗传问题”这是王炳君参加工作后听到最多的一个话题,那时她觉得处里的同事们在一起,讨论的似乎只有这个问题,一打听原来处长刘宗樊正在组织专家论证马铃薯课题,力求找到马铃薯退化的真正原因,以解决这个已困惑了200年之久的世界难题。“这个问题就那么难解决吗”好奇心理驱使王炳君用几天时间,认真翻看处里和图书馆的资料,这时她才了解到自18世纪中叶,马铃薯在英国首先发生卷叶症,从此马铃薯退化风潮迅速横扫全世界,尤其是二季作地区产量逐年下降,并且无法在当地留种,国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要不远万里到荷兰调种,我国则只有东北与河北坝上高寒地区可以留种……“你才来不知道,调马铃薯种是世界各国每年的一项工程。远的不说,就咱天津种植面积仅3万多亩,每年就得从东北调种500多万公斤,壮观着呢,到时你看看就知道了。”见她这位新来
f的大学生对马铃薯问题这么感兴趣,处里的同事调侃地对她这么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炳君沉默了。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