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天各一方;第二幅是冬景,画雪里芭蕉,表现莺莺和张生相识后却不能相见的相思之苦;第三幅是春景,画梅树上二鸟对语,借喻二人恋爱幽会时喜上眉梢的心情;第四幅是夏景,画荷塘中双蝶飞舞,寓张生考中进士后和莺莺结婚。画面暗合《西厢记》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题旨。从艺术表现看,该插图用线圆转细劲,很好地显示了陈洪绶在心理刻画、艺术构思及线条运用等方面的创新,才使该插图能从弘治到崇祯百余年间的众多《西厢记》刻本中凸现出来而独领风骚。还需要指出的是,该插图的刻工为曾多次与陈洪绶合作的武林人项南洲,两人之间的默契也为作品增色不少。
教学建议
大众文化涉及到一些理论知识,何谓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大众文化与现代文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等等,中学生可能比成年人更多地接触到大众文化产品,但对这些理论问题则少有接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各种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流行杂志、音乐CD包装、街头海报、报纸招贴,分析、归纳其中对于艺术的运用,从而对大众文化、美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有比较自觉的意识。
正如没有人会把张贴在路边的电影海报当做是一件艺术作品一样,传统社会也不会把贴在门口的门神当做一件重要的美术作品。但门神却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贴上一张。虽然不被作为艺术来对待,但却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必须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呈现出来的特征。教师可以选用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与大众文化相关的大量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引导学生注意到它们。但在这里有必要再区分一下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在狭义上,两者有所不同,大众文化更多的是指现代社会中流行于城市的通俗文化,而民间文化则是传统社会流行于底层或乡村的文化形式。但本课取大众文化的宽泛意义,即区别于精英文化的、社会中下层日常生活中所流行的文化形态,这样就包括了传统的民间文化。
f同样一件作品,以前不是艺术,而现在是艺术;一件作品是大众文化一部分,而另一件只是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但只有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审美欣赏活动。教师可以对几件美术作品得以产生的社会情境、形式手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看待作品,并培养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雅”与“俗”是艺术品评中常用的标准。大众文化常被归入“俗”的一类。但大众文化的诸多元素又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