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历史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倡导和培养类似科学研究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学历史课教学中,有利于师生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探究中实现自身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而让位于在开放环境中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学生对现实教育资源的真实把握和体验。评价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要的是要看学生从自主研究的经历体验中学到什么。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学生主体性原则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研究性学习突破现行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序列性的教学秩序,建立学生、教师、社会的教育教学互动体系,学生多渠道地自主获取教育信息,在探究中自觉实现知识与情感的良性“变异”。2开发学生资源“生本教育”认为,学生自己是“最大的活性教学资源”。一方面,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升华对自己生活的感悟;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以“类研究”的模式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育,促进学生深层发展。3开放的教学课堂研究性学习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采取更加活泼多样的活动形式,建立教学大课堂。我们可以把教学资源从社会中“请进来”,使社会教学资源来到学生身边;又可以让学生从学校“走出去”,推动学生接触生动的社会状况;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网络平台的教育模式。4鼓励思想碰撞研究性学习突破“灌输教育”的思维定势,允许并鼓励学生在各个环节进行思想争鸣与碰撞。指导教师从宏观上把握学生争鸣的方向,以正确的方法、情感来引导和鼓舞学生。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厘清并根除学生深层次的模糊认识,并在研
f究性学习活动中逐步习得健全人格和科学素养。
二、构建历史课教育的互动体系
历史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倡导建立互动的教学体系。1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生本教育认为:“当我们的教材、教育思想等诸方面都有了改变,建立了生本的系统,原来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变成了障碍,就会转变为小组方式的活动。”学生参与教育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信息交流和成果分享,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相互促进和教育互动。例如,在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留下问题:2009年世界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