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案例
〔课题名称〕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概述〕
高一生物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所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所需课时:二课时学习内容包括: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3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4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正是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的。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的乐土”。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验证细胞有边界的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实验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实践,大胆创新的舞台。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
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第1章“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和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
内容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毕竟细胞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察图片和亲自作实验来体验细胞的存在。
2主要内容
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讲述了癌细胞的一些特征;其次教材分析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下微调,在初中生物课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但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是很难看清细胞膜的。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
细胞膜的成分部分,为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胞膜的制备过程。这个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科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