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战略刚要出台后,省市地方政府纷纷制定适用本辖区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纲要中大都对本辖区专利申请数量作出明确要求,甚至还有些省市将“专利申请数量”列入政府考核。为此,上至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省市知识产权局下至企事业机关、科研院校等纷纷出台措施鼓励企业申请专利,高新企业认定、政府资金资助和补贴、科技报奖、职称评定、晋升加薪等都要考虑专利的数量。这些鼓励措施的出台,无疑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中国专利
f申请量最近几年井喷式增长,到2013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三。专利数量的增加势必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专利数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数量的不断增多,专利代理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专利代理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代理机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缺乏职业道德,恶意价格竞争,对当事人不付责任,不重视代理质量,严重损害了专利代理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专利审查员队伍也日益壮大,机构的预算、人员、能力造成极大压力,一些地方专利局人员短短数月的培训后就上岗开始审查,专利审查和审批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审查速度和周期的加快导致授权后专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无法确保。再次,大量没有市场空间、不能解决真正的技术问题甚至是没有任何科技价值的“垃圾专利”充斥社会,造成国家资源和社会成本的损失。甚至一些专利权人肆意挥舞专利独占和排他权的大棒,将无效专利、已过保护期限的专利、生产相关产品的周边专利等放入专利池中,收取高额许可费,从而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而大量“垃圾专利”、“伪专利”、“假专利”、“坑人专利”的存在,无疑会影响专利制度的声誉,降低公众对专利产品的信任和信赖程度。甚至专利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着保护不力这一突出问题。诸多不具备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授权条件的申请获得了授权,需要在授权后进行无效程序;而具备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授权条件的申请获得了授权后,得到的专利权稳定性低。专利权人遇到侵权纠纷在专利维权中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从而丧失了对专利制度的信心并丧失了自主创新的热情。
f这就为此次专利法修改的修改提出了目标和方向。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专利代理资质审批和专利代理行业管理,强化专利代理内部培训和考核,提高专利代理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有效贯彻落实专利代理服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