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故种群数量=50×42÷13≈161,但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灰苍鼠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应小于161只。7.下图所示为甲、乙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乙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A.abC.a=b
B.abD.a≈b
解析:选B。对于本题首先应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应知道,图甲和图乙中人口大致都分为年幼者、青壮年和中老年3部分。图甲所示人口中,各年龄段人口比例适中,人口增长处于稳定时期;图乙所示人口中,年幼者和青壮年人数都大大超过中、老年人数,其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人口密度会越来越大,人口增长率会高于图甲所示的人口增长率。8.2010年汕头高三模拟卷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f种群年份数量捕捉标志数
第二次重捕数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508080808080808080801681013
那么1990年~1995年该鸟类种群的生长曲线是
解析:选C。设每年种群数量为N,捕捉标志数为x,第二次重捕数为y,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为z,则根据公式N∶xy∶z,计算
f出1992~1995年种群数量分别为N92400只,N93800只,N94640只,N95492只。根据计算出的数量描点画图即可。9.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解析:选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当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即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为零;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影响种群的增长,故前三项均正确。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是逐步降低,故D项错误。10.如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值固定不变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f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答案:C1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