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作者:祝伶俐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5期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口“重评”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甚至抹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造成人民的思想混乱。它违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颠倒历史的主流与支流,片面摘取现象否定本质;滥用史料分析方法,把“文献中的历史”等同于“现实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是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实用主义。它的“历史选择论”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本对立的、非科学的。为对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准确把握我国近现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内在方式;流行
社会思潮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国际迅速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转而进入发展的低潮,两种社会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博弈。当今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各国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的一些思潮在国际上找到根源的同时也得到国际呼应。所以观察社会思潮的泛起需要广阔的世界眼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观察更应如此。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及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否定革命、否定五四运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否定。这些观点它们大多散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比如在史学界,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机械历史决定论。在历史人物评价上为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站在革命对立面的人物歌功颂德,称袁世凯等人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开拓者,同时贬抑孙中山等革命人。在文学界,在某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品中否定、消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在内容上表现为否定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历史阶段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在方法上以“历史选择论”为指导,以无根据的假设为前提,片面看待历史事实,把历史的个别当本质,推断与想象历史的发展结局,得出一些所谓的“新结论”。这些表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在西方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思潮为哲学基础的影响下为了迎合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治需要而泛起的一股思潮。如果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得不到遏制,将会使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