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命运我把握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开篇导读
中国的剪纸艺术世界闻名,民间剪纸内容多反映的是我国农村生活喜闻乐见的内容。右图的剪纸作品,名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谷、稻、麦、豆子、高梁等五谷为边框,剪纸图案中间是牛、马、羊、鸡、狗、猪等六畜围绕着三个庆祝丰收的农民,表达了农民热切企盼丰收的愿望。这幅剪纸作品,图案与名称相得益彰,五谷与六畜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那么,你知道五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的家畜饲养业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还有其他什么特点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吧!
读图探新
1
f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命运我把握
知识图示
专题
归
纳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技术水平领先世界。明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3.商业起源早,秦汉到隋唐模式固定,变化不明显。宋朝以后有新突破,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的空间、时间界限被打破。明清出现商帮。商业始终在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4.“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2
f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命运我把握
5.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6.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7.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未实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原因1.明末清初,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其结果必然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