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方面,立于不败之地”。3、1945年4月党的七大到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陕北,是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阶段。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对党的优良传统
f和作风作了概括: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延安精神作为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灵魂,作风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延安精神的形成。同时,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也是延安精神走向成熟的一个主要标志。因为,延安精神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哺育下得以形成的,上面提到的延安精神原生形态,即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党的七大精神,都与毛泽东倡导、培育和弘扬联系在一起的。二、延安精神的内涵(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必须要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依据历史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需要,制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并且还善于转换成带领亿万群众前进的具体方针和政策。政治方向绝不是空泛的、虚无的。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有这么一段话:“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稍许放松,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鲜血和生命,而空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是有意无意背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不是
f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曾讲,共产主义是无限美妙,民主革命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也指出:我们共产党员要有伟大的理想、伟大的奋斗目标,事实求是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若没有事实求是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那就是空谈家(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短短的九十一年时间里,由一个仅仅五十余人的小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伟大成功的执政党,在西方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难以置信的”,这与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逐渐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1936年底到1937年夏,毛泽东先后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力求在全党范围确立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