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当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三看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四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
8
f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重要程度:★★★☆☆
1.实验原理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生物。2产物的检测试剂CO2澄清的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现象颜色变化变混浊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灰绿色
酒精2.实验流程
9
f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的原因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完全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锥形瓶的原因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D.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D
解析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但有氧呼吸产生CO2速率快,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程度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而不是通过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所以D项错误。2.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葡萄糖丙酮酸氧气细胞质基质A-++B+--线粒体C-++D+--酵母菌E+-+F+--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会产生酒精的是B、F
10
f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C.A试管中会有CO2产生D.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答案AD解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别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分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