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广州测试若要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稷之孙曰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解析: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其中,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有形物品,可信度最高;文献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它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仍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可信度最低。答案:D2.2010巢湖模拟《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A.司母戊鼎C.曲辕犁
B.“废井田,开阡陌”D.交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则材料说明奴隶在井田上干活时,不卖力,而在私田上干活时很卖力,因为他可以有一部分劳动成果。说明新的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提高了奴隶劳动的积极性。答案:B3.2010淄博模拟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
用心爱心专心1
f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两个成语分别与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有关,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A项表述不全面,C、D两项与题意无关。答案:B4.“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C.庄园经济B.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上,判断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诗文明确表达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一信息,与小农经济的特征相符,其余三项则不符合题意。答案:B5.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
①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②土地私有制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