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对人的感染,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着自由自愿、不
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艺术常常成为宗教宣传教义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③寓教于乐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①艺术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使其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②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③通过审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还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4
f第二节艺术教育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席勒在《美育书简》这一美学理论名著中,席勒不仅仅从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来看待问题,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提出人性的复归,使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中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明国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柔和到一起,突出了情感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美育是陶冶人的感情,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达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径。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艺术教育的意义:①狭义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
实践教育。②广义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任务:
①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②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文化或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化定义是美国文化学家克鲁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