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地。有一次,父亲还带回来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给他洗干净后,送他到一个收养学校读书去了。那个学校,父亲带我去过,孩子很多,都穿着一样的蓝色衣裳。他们看见我们来,欢呼着一拥而上,围了个水泄不通。看来,父亲是他们的老朋友了。暑假时父亲总是住到山林寺院里写文章,我们有时去看看他,发现他身边又吸引了几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只有七八岁,父亲对他们很友好,总是给他们讲故事,讲笑话。⑤父亲的故事最多。夏天乘凉,他睡在躺椅上,我们坐在小板凳上给他捶腿,一面听故事。他讲的故事包括天文地理、神话现实、古今中外,无奇不有,有好些故事可能就是他随口现编的。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恐怖处,我们就会紧紧地抱住他的腿,听到开心处,我们不禁会拍手顿足。可惜,晚上8点上床睡觉是铁的纪律,不然,必定能够从父亲处得到更多的教诲。50年过去了,这期间战争、动乱、风风雨雨,等我有机会读父亲的作品时,我已是人过中年了。我意外地发现,父亲在故事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能让我完全地接受,他笔下的一些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与我是那样地融通相契。我想这必是夏夜故事潜移默化的结果吧。⑥父亲还会“演戏”。冬天的晚上,大家在床上盘腿围上一圈,支起照相的三角架,蒙上床单,就好像在马戏帐篷里。“演员”就是父亲的两个大拇指,虽然只能“点头”和摇摆“身躯”,但“配音”很出色。记得“拇指戏”的常演剧目有《武松打虎》《岳母刺字》《乌盆记》等等。我第一次看京剧《乌盆记》时,已是在此二十多年以后了,觉得非常熟悉,就像曾经看过,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原来是父亲的大拇指演过。父亲还会表演哑剧小品,记得有一年圣诞节,在“合一堂”开联欢会,父亲表演小脚老太婆打高尔夫球,博得满堂叫好,笑得大家前仰后合。⑦父亲去世太早,太仓促。他的学术成果,许多都没来得及写出来,只积累了上万张的资料卡片。父亲热心写儿童故事,译孩子爱读的外国民间文学作品,给孩子们写歌词,被孩子们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父亲爱孩子们,他是孩子们心中的“落花生”①,而且不因岁月久远而被遗忘。⑧安葬父亲那天,港大礼堂内四面挂满了长幅的挽联,层层叠叠的,上面的字大大小小的。当时我太小,都不大懂。却有两副挽联触动了我的心灵:一副是“赤子②之心”。一副是“若有人喊救救孩子,就请你去问问先生”。这两副挽联和我对父亲的认识是如此一致,它们将和我对父亲的记忆融在一起,深深地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