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获得知识,善于解题,不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发展学生合群、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引导他们分享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对学生而言,教育中传递的知识大多属于“公共知识”,惟有学生个人的体验、理解、感悟、思想才是他们的“个人知识”。“个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质量与结构,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成功。“个人知识”从何而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过于依赖教师的教授和书本知识的学习,缺乏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学习,这是当前基础教育需要解决的人才培养方式问题现实的基础教育必须关注现实生活的变迁。基础教育既是个体生活的需要,又是社会生活的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应体现其对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平衡功能,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将中小学生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中,体现教育的生活意义、生命意义。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而且是儿童的生长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建构理想生活的活动,因而,基础教育不仅应使儿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而且应关注儿童在基础教育中的生活方式。
f对每个人的成长而言,经验就是人生的财富,是发展中的过程性资源,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条件性资源。经验是认识的基础,是理解的条件,是观念表达的背景。对学生生长必须的人生智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来说永远仅仅是一种“材料”,而不能成为一种“养料”。从公共知识到个人知识的转化过程,需要经验的参与,需要经验的改造过程,需要各种“实践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知识”不仅来源于对“公共知识”的转化,还来源于个人经验的升华。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