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教学目的】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过高的评价。3、明确自我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自我完善。4、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2、难点: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来更好的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教学过程】据报载,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培养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中小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小学生的行为。”因此,本人认为,作为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
f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中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二,是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由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实用教材,非毕业班双周一节,可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