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分配要合理,传统授课方式需突破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进步,中学教育普及化已经形成,但是普及化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在以往入学率较低的时候,学生水平都比较高,现在教育普及带来的是更多样化的学生,他们的主体差异性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映衬下尤为明显,如果坚持用过去统一的教材模式和教学方式来面对各有特色的学生,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强烈呼声下,特色办学将成为必然趋势。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排来看,包括了四本必修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对于必修教材各地都在研读,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还有6本选修教材,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是必修课程《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扩展,为有兴趣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学生选用;选修2《经济学常识》是必修课程《经济生活》的延伸和扩展,概略地介绍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供有兴趣学习和研究经济理论的学生选用;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必修课程《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扩展,为有兴趣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学生选用,也供关注国际政治的学生所选用;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是必修课程《生活与哲学》认识论的延伸和扩展,为有兴趣学习和研究哲学、逻辑的学生选用;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学生就业、工作和生活具有终身受益的作用。它供有志于攻读法律专业的学生选修,又供喜爱法律愿意掌握维权工具的学生选修;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必修课程《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典型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特点的一门课程,供有兴趣学习和研究伦理学的学生选用,也供关注社会道德问题、着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学生来选修。在目前重视高考分数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对于选修教材往往是根据自身学校实际选取一到两本进行教学,而对于必修教材则是下很多功夫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达到仅是对知识层面的把握,加之配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那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达不到的。面对这个难题,很多地方响应了课程标准培育学科素养的要求,例如浙江改革方案七选三的考试中,就有35种组合之多,而对于思想政治必、选修则是增加选修一和选修二的比重。另外在一些地方,例如广东等地,很多学校的下午课程安排中,多数是学生的选修课,教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