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解析:选CC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答:
解析:题干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点明了答题方向。这首诗中的“杜鹃鸟”是作者在托物言志,结合注释可知,作者借此抒发亡国的痛苦。另外,典故的运用增加了诗歌内
f涵。《琵琶行》中的“杜鹃鸟”是为了突出白居易生存环境的不好,以衬托人物“左迁”的心境。
参考答案:①本诗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
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第一点4分,第二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白话诗歌愁云密锁蜀国的土地,往事如梦都是空;杜鹃鸟啊,唯有怀念故国的心情无法放下,便把它寄托给盛开的杜鹃花丛。那千古难白的归心,向谁陈述,谁能理解?可怜它,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这满山的杜鹃花染红。青翠的烟雾萦绕着杜鹃花丛生的枝条在夜月的照耀下一片迷蒙,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这愁这怨染出了无限的怀归忧恨,它时时呈现在行人凄凉的眼中。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
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C.“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r